A片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,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,国产精品无码专区AV在线播放

首頁 > 政務公開 > 重點領域信息公開專欄 > 鄉村振興信息公開 > 鄉村振興工作動態

佛山幫扶涼山啃下脫貧“硬骨頭” 千人村脫貧 彝鄉煥新生

時間 : 2020-09-28 08:51:58 來源 : 南方日報網絡版
【打印】 【字體:

  9月25日傍晚,打量著張貼在公示欄上的中壩村貧困戶脫貧成果表,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魯基鄉鄉長翁古阿合胸中涌起一股熱流。

  公示名單上有261戶,共計1026個名字,這是涼山州最大的整村脫貧名單。這一天,他等了太久。

  涼山州是全國扶貧最難啃的“硬骨頭”之一。而在莽莽大涼山中,中壩村是國務院扶貧辦掛牌督戰的全國88個超千人貧困村之一。

  2016年以來,佛山對口幫扶涼山州,資金、人才、理念不斷涌向大山深處。9月底,中壩村響起了脫貧前最后的沖鋒號。

  最后的“山頭”

  9月18日,距離喜德全縣統一完成貧困戶脫貧驗收工作的目標節點,還有10天。16時30分,中壩村村委會內氣氛緊張。

  佛山駐喜德工作組組長,喜德縣委常委、副縣長黃禮泉把來自四川全省各地的駐村干部,以及中壩村干部召集在一起。議題只有一個:打贏最后一仗,讓這個擁有4000多人口的彝族村莊擺脫貧窮。

  所有人逐一發言,對村民遇到的難事、貼心事查缺補漏……會上,每個困難都被拿出來討論,落實到人。

  今年3月到中壩村工作的駐村干部張雪波,記不清開過多少次這樣的會,跑了多少次貧困戶家庭。一組數據構成了他對中壩村的最初印象:常住人口1103戶4154人,未脫貧貧困戶261戶1026人,貧困發生率24.7%。

  會議室里,來自佛山的黃禮泉把中壩村視為扶貧攻堅最后的“山頭”之一。這兩年,大到上千萬元的扶貧項目,小到貧困戶家里的日常小事,他都要關心。今年三四月份,為推進工作,他天天泡在村里,白天到貧困戶家里督促,晚上跟村干部、幫扶責任人開會研究。“彝族老鄉名字很難記,但是天天跟貧困戶在一起,幾十戶的脫貧進度像刻刀一樣刻在腦子里。”

  來自佛山和四川省內各地的扶貧干部聚成一團火,相互鼓勵,相互依靠。“3月22日,吉布大哥腎結石卡在輸尿管,病床上的他依然在擔心工作進度問題。大家幫他分擔工作,讓他安心治療。”張雪波在扶貧日志中寫道。

  但在日志中,更多是瑣碎的日常工作:參加快遞點開業儀式,完成農戶缺電視機機頂盒統計工作,核算貧困戶及戶內人口轉移性收入……5年來的點滴努力匯聚成河,沖破了這條大山里的彝族村落千百年來裹足不前的禁錮,在9月末,收獲史無前例的脫貧勝利。

  第一筆分紅

  提到脫貧,很多中壩村民感受最大的變化,是住房。

  今年5月,中壩村與冕寧瀘沽鎮大坪村交界處突發山火,駐村扶貧干部和村民經過5天4夜連續作戰,才把火撲滅。“我們的老房子就在火災那里,幸虧佛山幫我們蓋了新房子,換了地方住。”提到大火,村民黑日木果心有余悸。

  之前十幾年里,他一個人帶著3個兒子,住在深山的老舊房子中。在中壩村,像這樣的村民不在少數。很多人的老房子用土胚、石板建成,沒有像樣的家具,吃飯時一家人就蹲在地上。

  近幾年,村里房子越來越好。在國家支持和佛山援建下,中壩村建起3個集中安置點,包括佛山援建的90戶在內,200多戶貧困戶住上了整齊漂亮的房子。

  看病難,是中壩村民習以為常的事。過去交通不便,村民到最近的醫院看病,來回一趟就要半天。有人因此忍住疼痛不管,直到把小病忍成大病。

  今年8月,由佛山援建的魯基中壩村衛生院開業。村民終于能在家門口看病。衛生院院長阿生作呷說,這家衛生院是喜德縣兩家擁有DR機的鄉衛生院之一,此外還有彩色多普勒超聲機、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等一系列先進醫療設備。

  今年36歲的阿勒布吉,因為犯胃病到衛生院來看病。“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住院,比以前方便多了。”阿勒布吉說,這是祖祖輩輩從未有過的事。

 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推進,更多第一次在中壩村不斷發生。

  9月14日,笑容掛在中壩村每戶貧困戶臉上。這一天,全村貧困戶每戶領到900元分紅,這是中壩村歷史上的首次分紅。分紅的錢,來自東西部扶貧協作佛山產業資金入股到縣重點產業產生的收益。

  同樣“造血”的,還有佛山對口幫扶的有機水稻項目。這個項目在全村125戶460畝地得到推廣,通過引入公司保底收購,大幅提高村民收入。

  希望的傳遞

  生活好了,錢包鼓了,村民心中希望的種子,也悄悄發芽。

  深山的晨風微涼,拂過連綿不絕的林木,也吹過彝族男孩張強微紅的臉龐。最近,他經常忍不住一大早就爬起來,走出家門,向文瀚小學的方向眺望。

  從張強家到文瀚小學要走20分鐘山路。這家小學由佛山援建,今年9月投用。報名那天,操場排滿了人,整個村莊就像過節。

  “我以前的學校,屋頂是瓦片,一下雨就漏水。有的窗戶沒玻璃,下雨、下雪都會飄進來。課本、衣服濕了,老師也沒有辦法。”張強說,新學校再也不漏雨了,“老師桌子上還有電腦”。

  上午10時,又是一場綿綿細雨過后,張強的媽媽海拉阿牛放下手中的農活,走到學校附近,望著操場的孩子們。

  中壩村沒出過幾個大學生。而新的學校、還有兒子上學的認真勁,讓海拉阿牛看到了希望。她下定決心,“只要張強成績好,我一定供他讀大學”。

  “孩子還能跟我一樣沒文化嗎?不能!”把大女兒張詩梅送到文瀚小學讀書后,中壩村民張虎也找到了奮斗新動力。

  “脫貧了,娃娃們都能有學上了。”緊鄰文瀚小學,同為佛山援建的幼兒園也全新投用,今年60歲的吉克吐哈就把外孫女送到了這里。看著歡聲笑語的孩子,他覺得生活很有奔頭,好日子才剛剛開始。

  ■數讀

  ●2016年以來,佛山共投入5.7億元,援建安全住房10314套,為41843名貧困人口和困難群眾解決安全住房問題。

  ●2016年以來,佛山向涼山投入1.08億元用于“控輟保學”項目,惠及11個貧困縣失、輟學生5萬多人。選派195名教師到涼山開展支教工作,推動學校結對50對。

  ●2016年以來,佛山向涼山投入2.1億元,用于縣鄉兩級衛生機構能力建設;選派189名醫生開展支醫工作,推動醫院結對37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