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17日,中山發布今年首個暴雨紅色預警。據中山市氣象局消息,面對極端天氣多發形勢,為筑牢防雷安全防線,中山創新構建“防雷重點單位風險畫像+防雷隱患治理特征畫像”的“雙畫像”監管體系,推動防雷安全管理向數字化、精準化邁進。
“‘雙畫像’監管體系將大幅提升風險防控精準度與行政監管效能,有效降低雷電災害風險。”中山市氣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中山“雙畫像”防雷監管體系通過搭建“14+8”量化評價模型、“一企一檔”數字化平臺,歸集14項定性指標與8類定量數據,為全市300多家防雷重點單位精準繪制“風險畫像”,并劃分為4個風險等級實施動態分類監管。對高風險單位,中山氣象部門將加密督導幫扶及提供技術指導,對低風險單位,則采用遠程監測等柔性監管,實現監管資源精準投放。
在隱患治理層面,中山建立“特征畫像”機制,明確7類紅線指標,聚焦易燃易爆場所、人員密集區等重點場景,細化隱患判定標準,為精準識別隱患提供參照。針對重大隱患,制定個性化整改周期與管控措施,形成“排查—研判—整改—驗收”全流程閉環管理。同時,中山編制了隱患排查治理細則、建立風險管控清單,確保隱患治理責任、措施、時限“三到位”。目前,中山已出臺配套細則,從制度層面為“畫像”繪制、動態管理及隱患處置提供標準化依據,推動防雷管理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。